隨著4月份的到來,我國第二大河流黃河進入全域禁漁期。4月1日12時,農業農村部和沿黃9省(區)農業農村部門在黃河陜西洽川段聯合啟動“中國漁政亮劍2021”黃河流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暨陜西省亮劍執法行動。
黃河流域的禁漁期制度,是從2018年開始的,已經進行了3年。但相比長江流域的禁漁期制度,黃河流域的禁漁期制度要晚了很多年。
結合今年年初開始全面施行的長江流域常年禁漁10年制度,有人不禁會有疑問,黃河流域是否將面臨常年全面禁漁?
隨著我們國家對生態的日益重視,黃河流域的全面禁漁將會是一個發展趨勢。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為切實保護母親河,全面禁漁有待加快研究。
那么,為什么目前只停留在禁漁期制度呢?
主要是黃河流域禁漁期制度起步較晚,全面禁漁的條件尚不成熟,需要逐步推行。黃河流域的全面禁漁涉及面廣,需要綜合考慮,除了抓生態保護外,還需要考慮漁民的轉產轉業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等各方面的問題。
在4月1日的中國漁政亮劍2021”黃河流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啟動活動上,沿黃9省(區)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簽署并宣讀了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漁業高質量發展宣言》,宣言中明確提出要“大力發展節水漁業、生態漁業”。
這也為漁業的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。
國家對生態日益重視,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。江河多流域實行禁捕,湖泊水庫多推行人放天養,養魚塘水禁止直接排放,一系列舉措都在給漁業發展釋放信號,生態漁業的發展已經吹響號角。